中午乘坐公交车下班,到市图书馆那一站时,7路公交车司机将乘客留在车上,自己下车买饭去了。(8月20日《濮阳早报》6版)
公交司机将一车的乘客晾到车上,自己下车买饭,这的确是有些少见,听起来也的确有些让人感到可气。正如微博博主所说:“大中午,虽然我能理解现在是饭点儿,但是我们也是下班赶着回家的人,我们也饥肠辘辘。”到了饭店,大家都等着回家做饭或吃饭,公交车司机在这个时候只顾自己先填饱肚子,可以说确实缺少职业素养,乘客有怨气,也完全可以理解。
不过,凡事如果从另一面考虑,可能就会得出相反的心情。比如,大热天的,我们可以回家坐在空调屋里吃饭,而司机朋友们,只能在外面随便买点快餐,临时填饱肚子,他们多让人心疼。再比如,司机下去买东西,最多也就四五分钟时间,咱多等四五分钟,公交司机就不至于挨饿了。总之,这样一想,遇到公交司机中途下车买饭,我们的心情可能就不会那么糟糕了。
公交司机中途停车买饭,我觉得说到底还是一个互换角色理解的问题。如果将公交司机放到乘客的位置,他估计也不会中途下车买饭了,如果将乘客放在公交司机的位置,可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了。其实不光是这件事,生活中的许多矛盾,也都是如此。我们经常看到,机动车司机骂非机动车驾驶人素质低,不遵守交通规则,而非机动车驾驶人则骂机动车司机无德,在斑马线上故意与行人争道。遇到堵车时,我们一边骂别人见缝就插让拥堵加剧,一边只要看到可以往前挤的,就坚决不退让半步。
我们这个社会太缺乏理解了。大部分人,说话做事总是在强调“我”,而很少有人去想想“他”。一旦别人的言行不利于我们,我们就会用更恶毒的语言去攻击;一旦别人做的事情不遂我们的意愿,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与之对抗;一旦有一种社会现象自己认为应该整治而没整治,就大骂政府部门的失职。生活中,网络上,到处充满着戾气与抱怨,不满与愤恨。实际上,当出现这些问题时,只要稍微冷静下来,稍微少强调一点“我”,效果可能就会是另一个样子。
回到公交司机中途停车买饭这件事情上,我认为,如果公交司机在饭点儿时将车停在路边,下车到路边去买个包子之类的东西,耽误不了多少时间,乘客还是多理解一点好。反之,如果公交司机将车停在一边,去饭店吃饭去了,让乘客一等几十分钟,那说啥都不能原谅。毕竟,人人都需要吃饭,公交司机也是这样,他们中午的时候不能停车,吃饭问题也都是在车上解决,看着他们边开车边顺手拿起一个包子,就着开水吃下去而填饱肚子,谁的心里不会产生一种心疼的感觉呢。公交司机将肚子填饱了,又没有耽误乘客多少时间,对双方都有好处。
凡事对别人多一点宽容,自己就会多点快乐,社会也就会多一些和谐。个人认为,像公交车司机中途停车买饭这样的不伤大原则的事情,我们无需对其过多苛求。对这样的事情宽容一点,看开一点,久而久之,我们的心里会亮堂很多,阳光很多,整个社会,也会美好很多。
新闻热点